课题研究源于教学实践并服务于教学实践。为进一步推进南京市教育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引导广大教师扎根教学实践做科研。2023年12月15日,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承办了南京市教育科研“课题进课堂”主题研讨活动。南京市教科所刘大伟所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吴玉国校长,南京市教科所规划办朱骏主任、邓大龙主任,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薛惠副主任,六合教师发展中心张见主任,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朱群校长、方宗兰副校长,六合区横梁中心小学郑寿宝副校长,以及来自各区学校的教科室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省市课题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例展示
本次教科研活动分了三个会场进行课例展示。主会场第一节课是由六合区励志学校丁庭宇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上册《9加几》。课堂以趣味绘本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摆一摆”、“拨一拨”的实物操作中感知“凑十法”。随后,在捡鸡蛋的情境中探究“9加几”的算式,观察并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及原因。最后的巩固练习阶段以绘本情境为背景,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游戏闯关。丁老师将绘本故事贯穿于整节课中,寓教于乐,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主会场第二节课是由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段良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段老师从线段和面积的计量单位导入,通过对角的度量工具不断优化和细化,让学生认识了1度角和半圆量角器。接着,段老师通过量角的活动,明确量角的步骤,归纳角的度量方法。最后,通过先估后量生活中的角,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并帮助学生感受到角的度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会场一的第一节课是由南京市永泰路小学陶会老师执教的《我的拿手好戏——魔术秀》,陶会老师能基于学生课前对“拿手好戏”的独思质疑,在巧妙聊天中让学生清楚什么是拿手好戏,并帮助学生回忆并展示好戏中的有趣故事。接着陶老师通过秀出自己的拿手好戏魔术表演,在表演中融入摄影师的慢镜头分解动作,特写镜头抓细节,点面结合有差异的方法进行习作指导。然后巧妙地利用魔术揭秘的诱惑力作为激发学生习作的需要,现场学生的思维活跃,表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让人回味无穷。最后,再根据评价表指导学生进行省思提升,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均达到了进阶提升。
分会场一的第二节课是由南京市永泰路小学石金钟老师执教的《忆读书》一课,以评选“读书达人”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梳理文章,提取文中关键信息进行归类,理清作者的读书经历。接着,设计了五个进阶任务:理清楚、能辨别、有所得、学方法、善运用,实现学习能力的梯度提升。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提升了核心素养。
分会场三中第一节课是由南京市永泰路小学张晶晶老师执教《Good habits》一课,教师在文本处理环节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汇报。在拓展环节,教师链接绘本与视频,结合实际生活真实输入多样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最后的“好习惯之星”竞选活动与问题链则促进学生充分有效地输出目标语句。
分会场二中第二节课是由南京市永泰路小学鲁洁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鲁老师由照片和视频导入新课,先从家人的贡献出发,引发学生谈起自己的家庭贡献事例。接着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畅谈自己家庭贡献的机会。最后由不同的情境表演,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特殊的一员,体验到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维系家庭亲情的重要纽带。
主题汇报
六节展示课后,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薛惠副主任介绍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并对在场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
在热烈的掌声中,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校长朱群进行活动致辞,呼吁教师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让课题赋能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随后,方宗兰副校长结合南京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学习进阶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做了题为《深耕课堂,蓄力进阶》的主题汇报,回顾了永泰路小学十年来对课堂样态的不懈探索,对学习进阶型课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从学习进阶型课堂五环节教学结构、师生双向度支持性工具、三维评价体系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学习进阶型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并结合本次活动中的五节展示课具体阐述了课题与课堂结合的路径,最后,对未来课题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接着,南京市六合区横梁中心小学副校长郑寿宝作了题为《指向儿童数学学习品质提升的课堂支持系统建构》的汇报。郑校长从为什么研究、研究的是什么、如何实现研究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的课题研究。郑校长结合当前的数学学习现状,分享了省课题研究的缘起,介绍了数学学习品质的内涵特征以及数学学习品质的课堂支持。
专家发言
活动中,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大伟对两所学校的研究与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与大家分享了市教科所正在开展的三大科研培优工程,鼓励老师们潜心研究、加强合作,实现教育科研的精彩表达。
最后,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吴玉国校长为活动作指导,他希望老师们在做课题研究时活学活用,学会融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课堂的问题,处理好“进与出”、“多与少”、“量与质”“动与静”等的辩证关系,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不断向高处攀登,同时学会“回头看”“向深处”,为老师们指明了研究前行的方向。
通过本次活动,相信教师们一定会深耕“课堂”这片真实又鲜活的试验田,勇于探索,勤于实践,把教育研究扎根课堂教学的实践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