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促成长,跨界创新焕生机
—— 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送教禄口二小
为深入推进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年度计划,促进校际间的深度交流,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2025年5月8日上午,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送教禄口第二小学暨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创意读写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如期举行。
禄口二小王玥老师在教授《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时,采用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为传统文言文课堂注入新活力。课堂伊始,王老师以字谜导入,从“辩”字的字源出发,生动形象地向学生阐释其含义与写法,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诵读文本环节,王老师要求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针对难读字词如“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zhì)”等进行重点指导,还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把握节奏,帮助学生初步读懂文章。为深入理解课文,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梳理两小儿的观点与理由。一个小儿从视觉角度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得出“日始出时去人近”;另一小儿从触觉角度觉得“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进而认为“日中时近”。之后,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还原辩斗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辩论魅力。
禄口二小巫荻老师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揭题读题、检查预习等环节,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课文,并引入议论文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课题内涵的思考。在任务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梳理出解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的段落,深入剖析真理诞生所需的步骤,如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等,同时结合科学书内容,让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更具体的认知。任务二和三中,教师点明议论文需用论据论证观点,以“汉堡包”作比喻,生动阐释观点与论证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填写表格等方式,分析文中三个事例,探究其共同之处与典型性,让学生明白议论文中例证法需选择典型、全面的事例,以增强论证的严谨性和说服力。此外,还设置拓展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再写证明观点的例子,鼓励课后寻找类似事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
禄口二小周海波副校长进行精彩点评:两位老师历经多次磨课,精心雕琢教学设计,呈现出《两小儿辩日》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两篇精彩课例。她们的教学亮点纷呈:其一为“清醒”,教学目标明确,关注学生素养培养,依据学生知识基础精准施教,以清晰路径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呈现。其二是“实在”,课堂扎实开展语言文字实践,兼顾个体与集体训练,读写结合,文言文诵读高效。其三乃“巧妙”,问题设计精巧,阅读选材恰当,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善用表格辅助教学,练习形式多样。其四为“融通”,融合思维与时间,衔接输入输出,达成目标与效果统一,关联学生内外经验,探索跨学科融合。不过,教学也有可完善之处,如跨学科互动形式可更具沉浸感,案例选取应兼顾本土文化。此次教学展示为教育创新提供借鉴,也引发对教学改进的思考,助力打造更优质多元的教育环境。
南京市觅秀街小学陈明珠老师分享讲座《在劳动课程中实现创意微写作》,随着劳动课程与学科融合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校积极创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实施“3+1计划”,推进“儿时的脚印”等劳动教育实践菜单群,构建“卡片圆心愿”评价体系。陈老师借学校“春风”,结合所带三年级班级作文起步阶段需求,申报相关课题并成功立项。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开辟耕读园,设置蔬菜种植区,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培育文字语感;各班级在“果满园”“花满园”有承包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积累微写作素材。教学以教材为切入点,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通过梳理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征等方式,让学生将微写作与单元写作目标结合。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圈点批注法”“情境朗读法”助力学生品评积累;通过想象补白、模仿体验等环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还以课外阅读为辅助,根据不同年级推荐读物,引导学生积累、思考。得益于劳动课程与创意微写作的结合,学生写作热情高涨,能力提升,作品积极投稿并屡获佳绩,为语文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李莹莹老师分享讲座《打破边界,激发创想:小学高年段交际语境下的跨学科习作教学实践》,针对部编版教材,将交际语境理论运用策略融入习作教学,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对小学高年段语文习作教学展开实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跨学科学习和创意写作的认知与应用情况。同时,深入剖析教材单元习作内容,总结教学策略。在课例分享环节,多个精彩案例展现教学成效。如《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围绕“科学精神”主题,融合科学学科,引导学生创作科幻故事;《粽香绘蛋趣,跨科写作妙》以端午节为契机,结合劳动实践与美术创作开展跨学科教学;《历史的回声——古镇探幽》等课例,融合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在独特情境中写作。提炼出制造情感冲突激发创意、融入跨学科知识创设情境、完善任务情境培养读者意识等教学策略。
陶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陶老师结合实践分享三点思考:1. 坚守学科本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通过阅读、梳理、探究等语言活动,提升学生文字运用与表达能力,避免脱离语文本质。2. 尊重学科特性,培养跨界思维: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如美术“组合与变形”创作逻辑),服务于语文学习。跨学科并非知识堆砌,而是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用多元视角解决实际需求。3. 创设真实情境,驱动深度实践:以劳动课程为例,可结合校园劳动周设计“菜园海报设计”“直播带货文案创作”等任务,将语文表达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素养。强调跨学科学习需“跨得出,回得来”,未来可依托人工智能、学科联动等方式深化实践,让语文教学在融合中焕发新活力。
此次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送教禄口第二小学暨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创意读写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相信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各位老师将在跨学科创意读写教学领域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