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联动破壁垒,习作教学绽新篇
——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暨跨学科视域下小学习作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探索跨学科写作教学新路径,2025年3月31日,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暨 “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专题研讨在铜山中心小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汇聚各方智慧,促进校际联动与交流,推动教研成果的实践转化,落地生根,为习作教学改革注入了源头活水。江宁区小学语文陶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陶会、铜山中心小学副校长魏晓刚、陶会工作室成员、铜山中心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的刘丹老师,执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她借鉴法布尔《蜜蜂》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学习。刘老师先请学生讲述趣味实验故事,激起大家对实验的强烈好奇。紧接着,借助图片、视频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们“云观察”。在这期间,刘老师结合《蜜蜂》中对实验步骤、现象的细致描述,巧妙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观看“盐水浮鸡蛋”实验视频时,刘老师引导关注使用顺序词,再写出自己的心情或发现,使文章更有趣。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录实验过程,学会用精准词汇描绘细节。通过此次跨学科融合的习作学习,学生观察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写作筑牢了根基。
第二节课由永泰路小学谈笑老师带来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探险之旅》。谈老师以“环球探险招募令”情境导入,将学生带入充满未知的探险世界。通过地形分析视频、雨林环境渲染、范文品读等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探险计划表。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构建独特的探险情境,确定探险伙伴、目的地和可能遭遇的困难。谈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思维。并创建出“营造险情刺激感”“创设环境真实感”“赋予人物身份感”的写作支架。在交流环节,学生们分享自己书写的惊险情节,谈老师适时点评,从情节设置的合理性到语言的生动性,给予专业指导。课堂中,学生在 “冷光鳞片”“丛林险情 ”等具象化情境中展开想象,运用环境渲染、心情描写等技法创作精彩片段,实现“想象 — 表达 — 互评 ”的阶梯式提升。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构思一篇精彩的探险类习作,更点燃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在跨学科融合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想象与表达的碰撞中收获成长。
两节课后,南京市永泰路小学李潇洒老师以《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中年段创意写作研究》为题,从写作困境切入,提出 “教材延伸”“ 生活联结 ”“小练笔赋能” 三大策略。通过 “纸飞机” 等生活化案例,阐释如何将习作教学融入真实生活场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真情表达、创意写作。交流了在创意写作内容设计上补充转化统编教材习作内容,如延伸日记写作、转化“国宝大熊猫”为“宠物博览会”,怎样正视儿童生活“隐秘角落”,借纸飞机大赛、短视频文案创作等释放天性;如何融合跨学科资源,结合美术树叶贴画、科学养蚕、劳动教育等开展写作活动。此次分享为小学中段写作教学提供新思路,有望改变“难教怕写”现状,助力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活动最后,工作室主持人陶会老师开展了题为《小学跨学科写作教学的主题探寻与路径设计》的专题讲座。陶老师指出:让学生爱上写作的秘密,就是教师让自己的作文教学变得好玩起来。陶老师还点评了两节课都能通过创设真实情境,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了孩子为什么要写的问题。
接着陶老师从省级课成功立项到深入研究的全过程,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自身在教育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陶老师围绕跨学科写作教学展开了系统讲解。从“学习任务群”的理论内涵,到跨学科学习写作课程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再到如何选定跨学科写作课程训练点主题,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了让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陶老师展示了大量丰富且典型的课例,让讲座内容既充满趣味,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在如何选择跨学科主题方面,陶老师从“指向教材内容的相通点”“指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指向地域文化的特色点”“指向社会现象的反思点”“指向现实世界的需求点”“指向思维发展的创新点”“指向艺术体验的兴奋点”七个方面谈跨学科写作任务群主题的选定。理论依据充分,实践结合紧密,让老师们在聆听中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有所收获。讲座的最后,陶老师还送我们所有老师一句话:心有所向,方能行远。跨界探索,逐梦语文。去往更加诗意的远方!陶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在场听众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为跨学科写作教学指明了新方向。
此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座交流学习的桥梁,在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不仅接触到了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方法,还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相信更多学生将在跨学科习作学习中绽放光彩,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